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148篇
中国共产党   80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98篇
综合类   30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tudy examines sources of opposition to immigration in contemporary Russia. It distinguishes between two types of opposition to immigration: exclusionary attitudes based on national membership and exclusionary attitudes based on race or ethnicity, directed exclusively at foreigners with non-Slavic or non-European origin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quarter of ethnic Russians can be classified as “racial exclusionists”; they are willing to admit immigrants who share a race/ethnic group with most of Russia’s people but object to the admission of racially/ethnically different immigrants. Another 42% of ethnic Russians are classified as “total exclusionists”; they object to immigration of all foreigner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ethnicity.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collective vulnerability, human values, and socio-demographic attributes. Opposition to immigration in Russia is further situated within temporal and cross-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Apparently, exclusionary attitudes toward immigrants who share a race/ethnicity with most Russians increased between 2006 and 2016.  相似文献   
2.
从党的政策表述及当前实践来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形塑过程蕴含着“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党建”的出发点是巩固党的组织优势和执政基础,表现为基层组织体系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进而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准备条件。“共建”要求探索“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既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共建”力量的联结和协调,也要保障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参与,同步推进群众自治、社会共治和公共服务。“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呈现,亦关联着社会治理研究范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赖长鸿 《现代法学》2002,24(5):154-158
我国现行劳动法律体系存在着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缺陷。因此 ,应在探析其价值内核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劳动法律体系。该体系应包括 :劳动力市场主体法、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法、劳动宏观调控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社会保险法和劳动争议处理法。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执法中的的法律价值观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庆芳 《行政与法》2005,(10):49-50,53
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价值观是行政执法行为的思想基础和行为依据,直接影响着法律执行的价值状态。行政执法中的法律价值观冲突严重影响着价值观功能的发挥,制约着行政执法的效果。必须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信仰,确立解决行政执法中法律价值观冲突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培育优良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却有很多误区.因此,明确什么是优良的企业文化以及如何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对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廖永安 《法学论坛》2005,20(3):14-16
我国民事诉讼的主管制度,由于欠缺相关诉讼原理的支撑,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弊端,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判权的范围,应当在现代司法理念的基础之上,将诉的利益作为核心基准。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表明:在适应环境方面,其自主独立意识增强,但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方面,其学习态度端正,欲望强烈,但压力较大;其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我们应针对女大学新生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许进品 《桂海论丛》2006,22(1):18-20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无产阶级对人类共同理想的解读,是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推导,是对资本主义价值理念的“扬弃,”是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初级”表现。  相似文献   
9.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即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转换。这一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和改进社会价值观的建设,促进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合理建构并使之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范导力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杨豹 《桂海论丛》2010,26(6):57-61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它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